骨龄标准和G-P图谱法评定骨龄
什么是骨龄?
骨骼的年龄,简称骨龄。它是衡量孩子骨骼成熟程度的一个指标,也就是,孩子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成熟度。传统意义上,骨龄评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骨骼成熟度是由生长激素控制的,同样,生长素也控制着青春期来临的时间,所以,骨骼发育成熟度迟缓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较晚,例如女孩月经初潮晚。
G-P图谱法:
骨骼年龄以年为单位来衡量,1979年以后,我国最初使用的骨龄评定法是美国的G-P图谱法,(Greulich-Pyle bone age scale)Greulich—格罗伊里希,Pyle—派尔(美国斯坦福医科大学解剖学教授)在1931-1942年间对美国上层富裕家庭的1000多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连续观察,对他们分别拍了2-21张X光片。
1950年,Greulich和Pyle发表了《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G-P图谱诞生。1959在对标准片做了部分修改后的G-P图谱法成为国际间著名的G-P骨龄标准图谱。使用此评分法,如果测得一个孩子的骨龄为10岁,那么TA的骨龄成熟度即等于西方发达国家中上层一个10岁儿童的骨龄成熟度。
不同的人口群体以不同的速度成长。例如,健康的儿童的成熟速度比生活在恶劣条件下的儿童快很多。当代西欧的普通儿童成熟度要比Greulich和Pyle研究的非常健康的儿童晚约2-4个月。所以可推算,一个10岁的西欧孩子的骨龄在9.7岁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G-P图谱法不够精确、现已不适应我国儿童的标准,这是因为G—P评定骨龄要分析比较多张X光片,而每张光谱需要评测生长发育程度的骨头有20多块,所以经验欠缺的专家,出现误差在所难免。
骨龄标准和骨龄异常
医学上通常将±2岁作为正常骨龄和生活年龄的范围差在生活年龄内,其中骨龄差在±1的范围内属正常。然而实际生活中,在生长发育期不同年龄段骨龄正常值的范围不完全一致,青春期开始前后年龄段骨龄正常值在±2岁范围内,而在其它年龄段要稍小一些。
根据上述骨龄正常值范围,使用骨龄减生活年龄可判断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
-1岁>骨龄减生活年龄≥-2岁,为发育延迟;
1岁<骨龄减生活年龄≤2岁,为发育提前;
-1岁≤骨龄减生活年龄≤1岁,为发育正常;
骨龄减生活年龄<-2岁,或骨龄减生活年龄>2岁为发育异常。
正常情况下,男孩生长发育突增期的平均骨龄是13.5岁,女孩们进入出现月经初潮的平均骨龄是13.2岁,这大致是青春期中期的骨龄。
相关推荐
-
-
警惕矮小症 孩子矮小治疗有方法
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在逐步升高,然而,儿童矮小症却成为继肥胖、早熟之后又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大敌。爱高高儿童成长专家表示矮小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关键是要警惕,早发现,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
-
-
宝宝出生个头小,将来长不高?这样的担忧其实没必要!
宝宝的身高和体重是妈妈们心上的事儿,从怀孕起,就关注宝宝腿是不是够长,头不要太大,总想着千万要随了家里高个的那个,结果出生后,却不一定能如意,于是各种担忧。宝宝身高不够要不要补钙?如何让宝宝多长一点呢?
-
-
“米其林”(肥胖儿童)长大后也会胖吗?
“米其林”长大后也会胖吗?现在肥胖会不会就一直肥胖下去呢?儿科医生崔晨称随着孩子年龄长大,饮食结构改变,身体内脂肪比例会有变化及重新分布。现在肥胖会不会就一直肥胖下去呢?爱高高邀请儿科医生为大家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