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高高,一起探寻长高的秘诀!

爱高高

写在咨询患者数超过10000人次

作者:潘慧  来自:成长专家 点击:2843 次

  如往常一样,出差回来打开电脑,无意中见到我答疑及服务的患者人数已超过10000人次。这意味着两年半中,我和我的团队每年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来答疑4000人次,实际上常规需要答复的人次要更多,不少老病友还需长期答疑,持续几个月,几十条答复。油然而生的骄傲,为我和我的团队的坚守而骄傲。与好大夫的霍主编一起闲聊时,她建议我们要把这两年半的经历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想想颇有道理。


  在网上开展咨询,实际上是21年的医师实践,让我痛感目前医患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尤其是目前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往往没有一个很好的健康知识储备,健康素养较差。另外还有缺乏很好的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健康知识。而提供健康科普教育的平台质量参差不齐,从业人员也是鱼龙混杂。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科普没有纳入医生的工作范围和考核范围,大家的积极性还不太高,由此也导致了高质量的科普资源不够。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身边这样的同事越来越多,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多的医生投入健康促进和科普教育中。在慢病时代,预防重于治疗,科普将会比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意义大得多,老话讲上医治未病,这也是我们团队坚持业余从事科普和咨询的原动力。

  这里胖大夫得强调一下,医学诊疗过程是一个高风险的法律行为,如果出现差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目前在网上的咨询,甚至电话咨询,不能取代门诊诊断和治疗过程。在网上的咨询过程更多的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或者给予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意见,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获得准确和有效的医学诊疗服务。另外有些时候没有见到患者的具体体征,亲耳听到和亲眼见到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我们所给的建议仅供参考,这一点请广大的家长务必要理解和见谅。

  协和医院著名的张孝骞教授的名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行医20年后体会尤为深刻。在临床上所见的病例,尤其是到协和医院看病的病例,病情往往非常复杂,有些甚至有潜在的风险,稍一不慎,就有可能犯致命的错误。生命相托,不敢有分毫的差错、分秒的懈怠。所以在咨询的时候,如果有患者拿着非常复杂的病例来求助时,我们会建议门诊进一步随诊,我们会安排好门诊加号。但是对于有些非我们专业的患者,我们往往会转往相应的同事,或者相应领域顶尖的专家(我们认识的)。毕竟医学博大精深,非我专业范围,不敢妄自置喙。尤其在协和20年,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不知道不熟悉,不会也不敢妄言,请大家见谅。

  也有患者表示不理解,说“您都已经是教授,为什么还不知道呢?”医学发展非常快,医学实在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专科医生,每个专科医生只能在某一个领域进行耕耘,像我只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尤其是生长发育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一些心得罢了。如果患者问我外科、妇科,甚至耳鼻喉科等方面的知识时,我往往只能说抱歉啦。

  当然我们需要在网上共建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氛围。患者或者家属会来找医生,一定是遇到了他们认为很严重的问题,这是对医生的一种信任,把健康交到医生手上;而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让患者更好的生活,远离疾病,所以要认真负责的给患者解答,对于一些复杂情况还是建议仔细了解情况后再下定论,这是对患者的负责,而非敷衍。

  正确的认识疾病,学习一下与疾病相处的艺术。在医生诊断了疾病以后,患者自身要去了解一些关于这种病都相关知识,并不是因为怕医生诊治不当,而是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有一个更好地认识,也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就医。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要注意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要明确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必然的,我们要正确认识疾病,不能讳疾忌医,同时也不能无知者无畏,更不能草木皆兵等。大家要学习一下我写的文章《与疾病相处的艺术》,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我们都是可以与之共处的。面对疾病,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可以与朋友倾诉,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等。只有保持一种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更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心态,是治病中一剂良方。

  提升“就诊商”,防病治病,尤其看病也是一门学问。

  长期在门诊可以发现患者就诊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

  1、丢三落四,不重视资料的整理和信息的收集。有时来门诊,一家人5、6位都来啦,就是忘了带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只好重新检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外有些检查还需要排队预约,出结果还需要等待一两天,这么多人在北京人吃马嚼的,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在咨询的时候我会重点提醒注意来就诊时注意事项,请大家务必仔细阅读;

  2、“游览”看病,资源浪费。一般而言,我并不反对多看几个大夫,疾病实在太复杂,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但是现在不少患者按照网上或者能找到的信息,全国5、6个以上医院知名专家就诊,我个人认为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最重要的是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压力,有时候只要在网上进行咨询就够啦;

  3、不能较好的收藏、保护好病历资料。有时候临床病例的随访时,需要对以前的病例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对比,但是很遗憾,我们会经常发现化验结果丢了,或者片子由于保存不当损毁了,或者被污染了,在医院随诊时不提供相应片子及报告;

  4、门诊就诊或者电话咨询时,应该提前准备好问题。而不要等就诊结束后,在路上突然想起有问题还没有问医生。建议大家要习惯记录就诊笔记,把医生叮嘱的事情记下来,想着如何落实,同时把这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记下来,反馈给医生。比如我们在用生长激素治疗的过程中有出现脊柱侧弯,有时症状比较隐匿不容易发现。但是只要家长仔细观察,还是容易发现孩子站或坐着时有姿势不正常或者看着比较别扭等,并要及时告诉大夫,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贻误治疗良机,后悔晚矣;

  5、知易行难,持之以恒更难。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家长实际上已经学了不少,查阅了很多文献,甚至已经可以与医生进行辩论赛了,但是往往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不用说长期坚持,由此结果也就差强人意了。比如说孩子食欲较差,不爱好好吃饭,家长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善食欲,增高治疗的效果可想而知!

  先说这些吧,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科普和咨询,让更多的患友收益,胖大夫团队加油!

11

相关推荐

  • 你需要看——连医生都容易答错的育儿知识
  • 你需要看——连医生都容易答错的育儿知识

    在我们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是否有一些您认为毫无疑问的做法,事实上是错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容易出错的育儿护理观念。美国儿科医生安德鲁·阿德斯曼出版了《宝贝手册》,其中关于幼儿保健常识的测试题,就算儿科医生也有1/4答错,您不妨也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