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源于无知,孩子长高父母应该“有所作为”!
一项调查显示:
“70%的家长不了解儿童矮小症的发生;
50%的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
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
30%家长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
很多家长认为,增高产品是实现快速增长的途径。”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很多父母在孩子长高的问题上向来都是“顺其自然”,直到孩子个头停止了生长,哭闹着说:“都怪你们,一直说是“晚长”,只要吃得好,以后个子就追赶上了,可现在我再也不长个了”。
面对儿童身高问题,家长们总是“迷雾”重重,直到“矮小”已成定局,却唯有泪千行……
矮小源于无知,孩子长高父母应该“有所作为”!
抓生长关键期
6—20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最主要时期,长高的时间最为急迫;本来最能长,但如果这阶段孩子错过青春期身高突增期,长幅过低,就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身高。所以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促进孩子身高发育尤为重要。
定期检测骨龄
6—20岁孩子一定要测骨龄,检测骨龄后,经过生长发育专家给予档案的建立,并积极纠偏,就可以有效记录和评估孩子的生长轨迹,不让孩子身高掉队”。过了这个时期,骨骺线基本闭合,则就几乎无生长可能了。
补充多种营养素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长高除了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人体还需要同时获取补充30种以上种营养元素,才能实现长高,而且缺一不可,单纯靠某种,或几种营养也是无法长高的。
“钙、磷、铁、钾、镁、锌、硒、锰、蛋白质、赖安酸、蛋氨酸、卵磷脂、膳食纤维、生物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泛酸、胆碱、钠、烟酸、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为六大类(有人列为七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膳食纤维可归于碳水化合物一类中,也可单独列为一类。 营养素的供应主要来源于食物,所以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为他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病急乱投医: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身高缺陷往往后知后觉,一旦他们发现或是医生告诉他们的孩子身高不正常,有矮小症的倾向,为了快速让孩子的个头蹿一蹿,便会走入增高误区。大量地吃钙片,进食营养汤等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孩子后期的生长发育是极其不利的。
相关推荐
-
-
盘点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一天一年,孩子慢慢长大,从身体到心理逐渐发展,伴随着身高、体重、听力和智力的微渺秒的变化,生理特点迈向成熟和完善,这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来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运动训练,才能让宝宝更健康地成长。
-
-
骨龄评估预测身高的准确性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
因此,骨龄的重要用途之一是成年身高的预测,但话说回来,既然是预测,肯定存在准确性这个问题。那么影响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把这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那么骨龄鉴定预测身高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下面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
-
生长发育期 孩子最容易缺钙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非常关注自己孩子的身高发育问题,能不能超过自己的身高。但是当谈到孩子骨骼的营养时,就不太重视了。他们往往认为“我的孩子个子长这么高,应该不会缺什么营养。”其实骨骼的营养要比单纯的个子高更加重要,因为它可能影响一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