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的就诊误区 诊断篇
诊断篇——误把“矮小” 当 “晚长”
误区1. 不少人把“矮小”当成是“晚长”,那么,两者究竟如何区分?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小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但事实上,儿童发育年龄与身高不一定完全一致,相当一部分身高偏矮的孩子是属于晚长。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实际年龄是9岁,但骨龄才6、7岁。如果他的骨龄比实际年龄落后两岁以内,其它生长情况都正常,只要现在的生长速度一年能达到5~7公分,就说明生长速度不慢,这种孩子我们倾向于认为是晚长。
人类的发育年龄有很强的遗传性。比如妈妈发育晚,十五六岁才来月经,说明家里的遗传倾向就是偏晚的。这些孩子小时候长得晚、长得慢,到了别人已经不长个儿的时候,他才开始长,可能二三十岁才追上正常人的身高,但这些孩子最后个子都不矮。
家长一定要定期对孩子的身高进行监测,然后与同龄孩子比较,和前一年的身高比较,以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如果生长速度正常,骨龄在正常范围内,这些矮小的孩子仍可以继续观察,并不急于治疗。就怕家长一直认为孩子是晚长,到检查的时候发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如果拿不准,最好让医生来判断孩子是晚长还是真正的矮小,医生会通过身高、骨龄、生长发育状况来综合评估。
特别强调一点:希望家长带孩子就诊时一定把资料带齐,一定要告诉大夫孩子的生长情况。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在就诊时说不出孩子去年身高是多少,最近半年长了多少。
诊断篇——等到青春期才去检查?
误区2. 家长认为孩子身高低于同龄儿童是发育较晚,属于晚长,致使部分孩子临近青春期才到医院治疗。什么时候带孩子去检查是比较合适的?有的家长认为如果到青春期孩子都没长起来才要去医院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每年高考完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孩子,要上大学了才到医院来看为什么不长个儿,结果发现骨骺已经闭合了,孩子已经没有再长个的潜力了,这种悲剧很多。
对照儿童身高发育标准表,当你的孩子身高小于同年龄对应的身高第3百分位以下,生长速度低于同年龄儿童,需要及时来检查就诊。
●比如五岁以上的孩子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公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每年低于6—7公分,就要来做检查了;
●还有的孩子现在身高并不矮,但生长速度低,意味着慢慢会离正常曲线越来越远,跟同龄孩子的身高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的孩子也需要检查;
●还有些畸形体征的孩子,比如骨骼畸形、脊柱畸形,都需要进一步检查;
●有些患有肾炎、哮喘、癫痫、肝炎、贫血的矮小孩子,也应该及早检查,去除病因,相信很快个子就能追上来。
很多家长还是有一种“等等看”的心态,医生建议等到什么时候就不要再等了?很多儿科医生花在门诊的大部分时间其实不是诊断,而是在帮这些矮小或者偏矮的孩子找原因。其实大部分孩子其实不是疾病导致的个子矮,而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比如经常挑食、偏食、暴饮暴食,打游戏整宿不睡觉等等。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等到孩子病了再来。
刚才说等到青春期再去检查是错误的,那么是不是所有到了青春期的矮小症患者,都治不了呢?那也不是。青春期的孩子偏矮,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评价: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年龄是多少,骨龄是多少,然后对他的身高进行简单的预测。
通常进入发育期的男孩一般还能长28—30公分,女孩能长28—29公分,这个时期还有长高的空间,关键是评价孩子到底处于发育的哪个时期。有的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觉得孩子才刚开始发育,实际他(她)已经发育很多年了;还有的家长误认为,等到女孩来月经、男孩长阴毛时,才是发育了。
误区3. 很多人误以为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长阴毛才算发育开始,可以等到这个时候再看看孩子会不会长高一些。
潘慧教授:这是错误的。其实女孩最早发育的迹象是乳房开始增大,男孩开始发育的迹象是睾丸变大,然后才出现阴毛、长胡子、声音变粗等等,但每个人的表现不完全一样。
孩子的生长状况是否正常,发育情况是否在预想范围内,未来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这些都可以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怎么判断孩子处在发育的哪个阶段?
这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一般青春发育期男女差不多都是六年左右,一般以两年为界,分成早期、中期、晚期,但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建议这个专业的问题留给医生去判断,家长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形成。
误区4.认为孩子的父母个头都挺高,孩子也一定矮不了,那么,长高跟遗传的关系有多大?生长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占很大部分。精子和卵子碰到一块儿形成受精卵,基本就决定了身高的70%左右,这意味着后天能改变的只有30%,也意味着如果不注意后天的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是矮个儿。很多人觉得这30%太小,其实一点都不小,如果是1.5米的个儿,30%就是45公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NBA打球的林书豪爸妈都不高,但他却能长到1.9米。
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遗传因素决定的预测身高: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13)/2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
上下浮动大概6〜7公分。这个公式可以预测出大概的遗传身高,但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爸妈身高都很高,孩子的身高用同龄人的身高去衡量也是正常的,但相对爸妈来说是矮的,需要去查吗?
其实个儿高、个儿矮是一种生物多态性的表现,这个世界这么美好就是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没有必要每个孩子都很高。比如爸爸1.8米,妈妈1.7米,孩子为什么非得长到1.75米?孩子只要在正常范围,就没必要采取极端的干预措施。现在要防止一种病态的心理,就是“恐矮”。不是身高越高越好,有研究发现人类有一个最佳身高,当女孩1.5米男孩1.6米的时候寿命最长。
如果爸妈都很矮,但希望孩子能更高,这种情况下后天有办法吗?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父亲1.8米,母亲1.72米,儿子长到1.68米,母亲在门诊哭;另外一个是父亲1.61米,母亲1.49米,儿子长到1.78米。举这两个例子是想提醒大家,遗传只决定了身高的70%,如果抓住后天的机会,帮孩子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引导,充分挖掘生长潜能,孩子的身高很可能会非常理想。
相关推荐
-
矮小症对儿童都产生了哪些危害?
矮小症是继肥胖症和性早熟之后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又一公敌。矮小症儿童不仅存在身体上的缺陷,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症,如不及时得到正视,将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婚姻幸福。那么矮小症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
生长激素是否会促进骨龄增长?
生长激素是否会促进骨龄增长? 时常有人说,生长激素会促进骨龄增长,其实,这种观点明显是一种误区。2007年美国、欧洲、亚太等全球主要儿童内分泌学会的主要专家在墨西哥会议上达到共识:正常剂量生长激素不促进骨龄的增长和性发育。
-
子女身高都随娘 “娘矮矮一窝”是真的吗?
民间有种说法就是如果母亲身高不高的话,子女也不会高。那么子女身高都随娘,“娘矮矮一窝”是真的吗?宝妈们一起来来看看网友和科学的意见。 怀孕280天,酸甜苦辣事一大堆,最近妈友“爱你在六月”非常苦恼,皆因她产检时被医生一句玩笑话戳中了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