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临床使用总体安全,勿“谈生长激素色变”
孩子因为矮小就诊时,医生会给出用药指导,有的家长因为听见“激素”二字而揪心,但其实生长激素是孩子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激素之一,很多家长只知道它能让孩子“长高”,却不了解生长激素有诸多作用。
今天我们来聊聊生长激素有哪些重要的作用?以及生长激素药物是否安全可靠?
第
1
点
—The First—
生长激素的促长高作用
有权威认可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它通过刺激肝脏等组织产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生长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治疗矮小儿童的唯一有效的药品。
除了能“长个”,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糖代谢、脂代谢、免疫力等都有调节功能,甚至对一些脏器的发育等起到重要作用。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个矮比较“佛系”,认为只是“晚长”,总有一天会自己“蹿个”的,殊不知,体内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无论长得多晚,都不会再长高,而错过了身高增长期,孩子和家长可能追悔莫及。
因此,临床上通常提倡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生长激素而不重视不干预,不光会影响其身高,还可能因为糖、脂代谢受到影响而引起疾病,甚至会增加成年后的心血管病风险。
第
2
点
—The Second—
由于“激素”这个词,很多家长将生长激素和主要用于抗炎的糖皮质激素混淆,经常会“谈激素色变”,进而联想到一些不好的画面。实际上,一旦我们正确理解了这一点,对于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就会更加理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已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了近60年,使用人数众多,临床数据充分,安全性得到验证。
不可否认的是,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例如,生长激素在应用时可能会引发一过性的血糖上升,但多为暂时的、可逆的现象。
不管是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来看,还是通过国内外的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生长激素和糖尿病的发生都没有必然联系,多个大样本数据表明rhGH治疗并不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绝大多数患儿在rhGH治疗中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为了进一步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性,在生长激素的使用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跟家长强调要合理用药、对症用药和定期随访,这些措施可以让患儿更安全地获得治疗益处。
目前生长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美国FDA批准的13种生长激素适应症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ISS)、小胖威利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小于胎龄儿、SHOX基因缺陷、短肠综合征等。
在我国,生长激素获批的适应症已达到12个,包括应用于重度烧伤和生殖疾病的治疗等,已逐步追赶国外应用生长激素的适应症范围,并持续快速发展。
关于生长激素对矮身材的治疗,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医嘱用药,积极寻找科学依据,也可以多方面寻求专业人士的解答。
审稿专家简介:
相关推荐
-
-
儿童矮小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以下7种: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2.遗传和家族因素,3.生长激素不敏感或抵抗综合征,4.特纳综合征,5、出生时低体重低身长,6.骨骼发育障碍,7.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
-
-
治疗矮小症 无需谈激素色变
家长完全不必“谈激素色变”。及早诊断,恰当地采用生长激素来治疗矮小症,可有效改善身高。
-
-
遗传身高计算方法
儿童的身材受到他们双亲身高的影响,根据双亲身高计算儿童的遗传身高或称为靶身高已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学者通过充分研究,提出了新的靶身高计算方式,FPH法,经国内部分地区验证,证明更为准确、合理,因而目前已经替代70s普遍使用的CMH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