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3—6岁小儿脑功能发育越来越完善,活动多,运动量大,除了吃和睡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随着活动量增加,小儿体内热量消耗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开始增长,身体变得瘦而结实。3—6岁小儿体格发育随着比婴幼儿期缓慢得多,平均每年体重增加1.5—2.0公斤,身高每年增长5—6厘米。3—6岁小儿可以每年测量1次身高、体重。家长可将测量结果与正常值对照。如果小儿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下限值,或体重比平均值高出4公斤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学龄前期儿童身高的增长相对大于体重的增长。家长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妻子在这一时期“光长个子不长肉”,个别家长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生病了。其实这样情况是正常的,学龄前期儿童:
体重年平均增加2公斤,推算标准式为:体重(公斤)=年龄×2+8
身高年平均增长7厘米,其推算标准公式为:身高(厘米)=年龄×7+70并且下肢的增长速度大于躯干的增长速度,导致孩子的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逐渐缩小。所以,身高的增长相对大于体重的增长,就出现了光长身子不长肉的现象。另外,由于孩子动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运动量较前明显增加,这也增长了能量的消耗,体内脂肪的储存必然减少,这也是孩子由胖变瘦的一个原因。因此,只要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上述标准就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特别瘦或在某一时期突然变瘦,就应引起家长的注意,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排出诸如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同时,还要检查孩子在饮食方面是否存在偏食、厌食等现象,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使孩子的营养状况得到及时的改善。如果孩子过胖,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学龄前期儿童的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其原因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摄入营养过多,运动量较少,导致热量过剩而转变成皮下脂肪储存的结果。
儿童是否肥胖可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进行判断: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超过20%以上为肥胖,10%—20%为稍胖,10%以不内为正常。如果孩子属于肥胖,则应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注意少吃过度油腻的食品,但儿童减肥不应以节食为主。相关推荐
-
-
肥胖、矮小、性早熟 孩子长高三道“坎”!
过早地发育、比同龄人矮小或者早早成为了一个“小胖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被这些“成长问题”所困扰。专家介绍,暑假期间到医院门诊咨询和治疗肥胖、矮小、性早熟等问题的人数骤增。显然,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三把利刃。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和偏差,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将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
-
将瘦身进行到底!看“小胖墩”如何拥抱春天?
你的孩子很高,但很胖,肚子很大,脸上肥肉横飞,身子浑圆如木桶……而今识尽胖滋味,欲瘦却不能!乍暖还胖的暑期,是时候带他们去医院看看了。
-
-
“胖是祸不是福” 儿童肥胖症问题关键在预防!
来自国外的研究也指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中国青少年患糖尿病的比例相当于美国同龄人的四倍。我国儿童和少年肥胖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减缓肥胖宝宝家庭给无数家庭带来的困扰和负担,关键还是在预防!